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13章信托牌照(2 / 2)

  “中江信托前身是成立于1981年6月的赣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,至今已有38年历史,在2012年更名为中江信托。

  2016年,中江信托实现营收36.16亿元,净利润19.25亿元,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6位。

  在2017年银监会下发《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》后,中江信托的业绩泡沫被戳破,业绩开始大滑坡。

  去年营业收入仅仅只有3.5亿元,较2017年下滑63%,只有16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到,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55位;

  去年年中江信托实现净利润4700万元,较2017年同比下降72.8%,按净利润计在68家信托公司排名第59位。”

  张益达点头,业绩这踏马叫一泻千里了。

  在信托公司排名也从前几名跌到倒数几名,真的就跟坐火箭一样。

  为什么会这样?就只有去问明天系的大佬了。

  说白了,就是放款给不符合风控标准的上市公司,用买信托的这些韭菜的钱去帮和明天系有关系的上市公司输血、续命。

  至于业绩成这个鬼样子,居然都还是盈利的,这应该是风险还没完全爆发出来。

  于是张益达问道:“逾期的信托计划有多少?”

  “目前被媒体曝出踩雷的产品已经高达20多个,包括金鹤系列、金马系列、银象系列和金龙系列等,涉及金额总计超过50亿元。”

  丁思瑶沉着一张脸说道,“但其实远不止这些,监管机构也交了底,违约35个信托计划,涉及金额79亿元。”

  张益达手指敲打着桌面,真是一个烂摊子啊!

  不过也正常,摊子不烂,也轮不到他来接盘。

  “监管机构是个什么意思?这些违约项目怎么处理?”

  丁思瑶淡淡道,“他们希望我们进来把事情给平息下去,最好是先行兑付投资人这些款项。”

  张益达抬头望天花板,说:“将近80个亿,全部我们出钱?算盘还真是打得精啊。有附加条件没有?”

  丁思瑶笑道:“一切都瞒不过你,我们负责继续处理这些违约项目,能要回多少算多少,中间的差额用收购款来抵扣。”

  “这才像话嘛,我又不是雷峰同志。”

  说完,张益达喝了口茶,润了润嗓子,然后问道:“他们开什么价?”

  “150亿,71.3005%股权。”

  张益达心中一算,立马算出了210亿出头的估值。

  这么烂的烂摊子,居然都能开200多亿的估值。

  这没办法,信托牌照只有68家,越稀缺就越值钱。

  目前被民营公司控股的只有15家,其中还包括安平保险、海航这种国资、民营、外资混合的企业。

  “有点高啊!”

  张益达感叹了一句,看向丁思瑶,问:“有没有可能把价格谈下来一点?”

  丁思瑶摇头,“有些难度,因为不光是我们,还有其他公司加入了争抢中。”

  张益达轻轻点头,有公司来争抢,他丝毫不感觉意外。

  要真没人来抢,那才是真的意外。

  对于有些企业来说,一张信托牌照在手,就好比买了一台提款机。

  而且这台提款机相比p2p,因为有牌照,不容易贬值,也不容易突然被取缔。

  即便出现了问题,也能卖给下家,拿回当初的投入,甚至还能小赚一笔。

  “目前中江信托的管理规模是多少?”张益达又问道。

  丁思瑶回答道:“大概是1500亿左右,如果不尽快解决违约问题的话,接下来管理规模会下降很多。”

  张益达微微点头,冲这违约率,谁还敢投资啊?风控比特么p2p还烂。

  哪怕益民财富迅速解决了兑付问题,投资者信心也不是短暂时间内就能弥补回来的。

  如果益民财富打算入主中江信托的话,也不是一两年内就能迅速回血的。

  必须当成长期事业来经营,先把旧账给理顺了,然后再一步步发展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