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77章拆分Green(2 / 2)

  逻辑就这么简单,但做起来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经费。

  想到这,惠民出行的现金流确实已经告急了,下个月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。

  张益达对黄晓峰说道:“惠民出行和green的股权机构拆分做好了没有?”

  黄晓峰点点头,“已经搞定了,和现有股东都协商好了,我们和他们对green的持股会重新装入一家新的开曼公司。

  以后,green和惠民出行,除了有一部分共同的股东以外,股权上将没有任何的关系,财务上也不再有任何的牵扯。”

  张益达点点头,惠民出行现在自身难保,确实奶不起green了。

  放green出去独立融资也好,起码硅谷那边很多资本大佬对这个项目有兴趣。

  以前green和惠民出行绑在一起,大几十亿美元的估值,无法单独入股green,让不少硅谷投资人打起了退堂鼓。

  不是投不起,是按照现在这个估值投进去,将来的回报率太低。

  另外,科技含量上来讲,造价更高的green比惠民单车更有噱头。

  概念嘛,讲故事嘛,张益达都懂。

  现在各自独立发展,对大家都好。惠民出行摆脱一个财务包袱,green可以获得融资,加速发展。

  不过,得考虑一下企业控制权了。

  张益达又问黄晓峰:“投票权呢?风投那边同意修改ab股没有?”

  黄晓峰点点头,“同意了,你持有b股,1股20票投票权。”

  张益达这下松了一口气,他在惠民出行的持股只有35.74%,算上代持的期权池也不过40%出头一点。

  惠民出行的股权架构平移到green以后,green再进行几轮融资,张益达的持股比例搞不好要下降到20%以下去了。

  其实1股10票投票权就够了,有受害妄想症的张益达硬是要搞成1股20票投票权。

  这么搞,张益达的持股比例只要不掉到5%以下去,投票权是远远高于50%的。

  这么设计,张益达也是为未来套现做做准备,说不定哪天就缺钱了。

  要是套现多了,导致公司易手就欲哭无泪了。

  在成立green的时候,是以中国的惠民出行集团名义成立的,前期注资也一直是惠民出行在提供。

  当时张益达如果单独以个人名义成立green,那是绝对被禁止的。

  因为风投入股的时候都是签署了竞业协议的,共享电动滑板车和共享单车勉强也算同行业。

  真要欺负风投公司,闹到法庭上,就得看双方律师的嘴皮子厉害不厉害了。

  不过这么搞一下,对张益达的名誉影响很大,对将来融资是个大麻烦。官司输了,搞不好还要赔钱,输掉公司。

  所以张益达在资本市场的口碑和信誉是非常好的,包括益民金服被拆分,黑衫资本和真科基金也是在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持了股的。

  “那你整理一下惠民出行的近期运营数据和财务数据,我让兰澜联系一下资本市场,给惠民出行再融一轮资。

  这次融资,由你来负责!”

  这个话题,不等张益达提出,黄晓峰也会问的。

  惠民出行表面上来看花团锦簇的,又是共享单车龙头,又推出打车功能进军大出行领域,大有干翻嘀嘀的架势。

  但自家人知自家事,黄晓峰是知道惠民出行的财务情况有多恶劣的。

  他也在反思,惠民单车的商业逻辑是不是不成立啊?

  这么亏下去,融资再快再猛也经不起啊!

  不过已经被提升为惠民出行集团ceo的他,显然是不会问张益达这么傻逼的问题的。

  都自我否定了,还干什么ceo啊!

  他需要考虑的就是,要再融点资,完成业绩对赌,打垮其他竞争对手,早日带领惠民单车扭亏为盈,或者发展多元化业务给惠民单车输点血。

  “好的,张总。”

  黄晓峰应了句,又说:“那我这就去准备准备。”

  这一轮融资的主讲嘉宾变成黄晓峰了,张益达退居幕后。

  主要锐向产业基金作为投资人,张益达有点不适合出面,就直接安排兰澜出面跟黄晓峰谈判了。

  黄晓峰也很振奋,这是放权的表现,要给自己加加担子啊!

  他加入惠民出行稍微晚了一步,虽然被张益达“升级”为联合创始人,也就名头听起来好听点。

  实际上没多少实惠,拿的是期权,而不是林真阳,樊红阳他们实实在在的股权。

  要说没有埋怨,那是不可能的。但是谁叫他加入公司晚了点呢?

  所以黄晓峰很努力,就是想争取多拿点期权,比不上股权那么实在,但几十亿美元公司的期权也是一笔大大的财富啊!

  看着离去的黄晓峰,张益达心里也在思考,公司发展到这一步,的确该放放权了。

  先看看黄晓峰这次的表现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