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9节(1 / 2)





  元霍摸了摸胡须,望着谢翎问道:“慎之,昨日张学士与我说起,修宣和二十年那一段国史的人手不够,进度有些慢,是不是?”

  谢翎心里微微一讶,很快反应过来,斟酌着答道:“如今一起修国史的只有学生与朱编修,确实不算快。”

  元霍道:“照你看来,若想赶在年底之前修完,大约需要多少人手?”

  谢翎答道:“回掌院的话,至少还需要一到两个人。”

  元霍点点头,道:“张学士说他也与你提过,这样看来,果然没错了,正好,张学士也向我推了一个人选,就是寒泽了。”

  第 134 章

  听着元霍说话, 顾梅坡站在一旁垂着眼, 模样谦恭,元霍继续道:“我记得你们二人原是同榜进士,是不是?”

  谢翎立即答道:“正是, 掌院说得不错。”

  “那就好, ”元霍十分欣慰, 道:“既是同榜,关系总该要亲近些, 你们都是我的学生, 从今日起,寒泽就跟着你一起修宣和二十年的国史,若有问题,可以仔细商量着来,知道了么?”

  听了这话,谢翎与顾梅坡皆是拱手应道:“是。”

  元霍慈和地笑了笑, 道:“行了, 你们去吧。”

  谢翎两人便离开了小厅,等出了大门,站在门廊处, 顾梅坡笑着道:“谢侍读,日后还请多多指教。”

  谢翎盯着他看了一眼, 点点头:“大家本是同僚, 都是应该的。”

  他说着,转身便离开了, 原本修宣和二十年的国史那桩差事在翰林院并不吃香,国史本就十分重要,恨不得修了又修,改了又改,尤其这还是皇上亲自下旨明令要求修的一段,必须在年底之前修完,修得麻烦且不说,还不知要修成什么样才能让皇上满意,一个不慎就要吃挂落,简直是吃力不讨好。

  所以在国史馆里,几乎没有哪个翰林愿意接下这桩差事,谁都没想到掌院会把它给了新科状元谢翎,大伙儿也放下了半颗心,事情有人做了,那么落到他们头上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。

  但是万万没想到,皇上那天不知道为什么龙兴大发,来了一趟翰林院,指名道姓要见修国史的人,谢翎就这么顶上了,并因为国史修得颇得圣心,还升了侍读,虽说只是从六品升为正六品,但是要知道,翰林升官一向很慢,大多数官员都要在翰林院里熬个二三年,才能往上升,相对其他人而言,谢翎这回简直是天上掉馅饼,砸到了头上。

  于是所有人都羡慕不已,修宣和二十年国史的差事一时间竟然成了香饽饽,不少人跑去跟张学士打听,试图挤进这支队伍里面去,说不定到了年底,国史修成的时候,皇上一高兴,也能捞个升职。

  然而张学士却也是个有脾气的,当初让你们来,个个避之唯恐不及,如今一看有门道,又都凑上来了,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,不收!

  于是这事情就一直是谢翎和那朱编修在做,如今顾梅坡竟然能让张学士松口放他进来,想必有些路子。

  得知了有人要进来共事,谢翎泰然处之,不咸不淡,倒是朱编修有些惴惴不安,他是个老好人,性格有些弱,不然当初也不会被张学士抓来做这差事了,他问谢翎道:“是谁要来?”

  谢翎答道:“是顾编修。”

  他站起身来,从书架上取下几摞厚厚的书籍,往桌上一放,堆得老高,若是人坐下来,恐怕连脑袋都要被淹没了,自从他升了侍读之后,国史馆也安排出来一间小小的屋子,专门供他们二人使用,不必在大厅与那些翰林们挤了,倒也是好事。

  朱编修看着谢翎一摞一摞地往下抱书,有点愣住,提醒道:“那些你之前不是说暂时不需要用到么?内容有些杂乱,若是仔细去翻,恐怕要花很大的精力。”

  谢翎继续往下拿,口中道:“张学士既然安排了人替我们分担,那不是正好?”

  他笑了笑,道:“顾编修初来乍到,我也不知道要从何安排起,宣和二十年到二十四年的既然我们已经正在修了,我记得二十五年和二十六是还未动过的,就让顾编修先看看吧。”

  于是一刻钟后,顾梅坡坐在桌案后,对着面前这一大摞书籍,表情呆愣了一瞬,立即回过神来,道:“这些都是……”

  谢翎一一解释道:“这五本是从工部借来的,宣和二十五年和二十六间,水利和农田乃至官道都有不小的变动,需要仔细核查,将国史上不正确的地方都一一改正过来,等核查完了之后,要交还工部,这十本是户部的,那几本都是礼部的,宣和二十六年,礼制也有不少改动的地方……”

  他洋洋洒洒介绍完一大段,才道:“这些都是从六部借来的,等用完之后,还要归还回去,千万不能遗失了。”

  “对了,”谢翎说到这里,忽然道:“礼部前两日派人来催了一回,我给挡回去了,若是他们下回再来,有劳顾编修与他们说一声,大家商量着来。”

  望着面前几乎占据了半张桌案的书籍,顾梅坡一直从容不迫的脸,终于有变绿的趋势。

  谢翎见他不接话,疑惑道:“顾编修?”

  好半天,顾梅坡才勉强镇定下来:“好,我都知道了。”

  旁边的朱编修真情实感地道:“太好了,原本人手实在不够,我还打算夜里带回去继续修呢,既然有顾编修来帮忙,那最好不过了。”

  谢翎也十分真情实感地道:“有劳顾编修了。”

  顾梅坡:……

  他忽然有些怀疑自己加入修国史小队的决定是否真的正确了……

  到了下午时候,国史馆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,谢翎站起身来,挑拣了几本书带上,对埋头苦干的顾梅坡道:“顾编修,朱编修,我家中有事,先走一步了。”

  他说完,便带着书离开了,顾梅坡瞪圆了眼,望望自己面前这一堆,又望望谢翎,他人早已走得没影了。

  朱编修嘿嘿笑了一声,冲顾梅坡倒苦水道:“顾编修不知道,当初我和谢侍读两个人是真的辛苦,每日天不亮就来了,夜里上灯时分才走,你别看谢侍读看起来轻松,实则他家中还有一大摞书呢,比你这里的还多。”

  他说着,站起身来,笑眯眯道:“那顾编修,你慢慢看,我也先走了。”

  顾梅坡:……

  离开翰林院之后,谢翎并未直接回去,反而是去了窦府,门房已认得他了,见了他来,立刻笑道:“谢大人来了。”

  谢翎点点头,道:“老师可在府中?”

  “在,谢大人请随小人来。”

  “有劳了。”

  “谢大人客气。”门房一边笑,一边引着他往花厅方向走,窦明轩果然在,见了谢翎便道:“你来了。”

  谢翎点点头,立即有伺候的下人捧了茶果上来,等人退下之后,谢翎才道:“学生今日见到了一些东西,或许老师能用得上。”

  他说着,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来,放在了桌案上,窦明轩神色一正,将那册子拿着看起来,那册子其实也就是几张薄薄的宣纸叠在一起,上面的墨迹犹新,显然是才写下来不久的。

  窦明轩看了几行,表情便肃穆起来,他匆匆看完,抬头问道:“这些是从何处得来的?”